亳州工业学校综合发展规划_华体会官方网站|首页下载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亳州工业学校综合发展规划

来源:华体会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3-12-09 13:35:03

  进一步明确我校今后5年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特制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亳州工业学校是一所市级直属的公办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成立于1958年,1982年改制为职业高中,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2010年更名为亳州工业学校。2017年经亳州市教育局批准亳州市旅游学校与亳州工业学校合并,实行一校两牌。亳州市现代化制造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亳州市创业培训基地。安徽省国防教育集团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安徽财贸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亳州市职业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安徽职成教学会理事单位。

  基础设施情况。现占地面积110亩, “十三五”期间新增教学实训综合楼1幢、食堂1座、学生公寓1幢、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标准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各3个、标准网球场1个等。现建有教学楼、实训楼、教学实训综合楼各1幢、食堂1座、学生公寓3幢、机械加工中心、汽车实训中心各1座,建有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标准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各3个、标准网球场1个等。

  专业特色发展。经过“十三五”规划建设,学校新增了6个专业(电梯运营与维护、新能汽车制造与检修、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移动应用技术与服务、中餐烹饪、软件与信息服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目前共设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汽车应用、财经商贸、旅游服务、民航城铁五大专业群有26个专业。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和“做特、做精、做强”的要求,根据亳州市产业体系调整,立足市场需求,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做大做强汽车专业、会计专业、服装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

  实训设施。十三五”期间新增汽修、电商、会计3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服装设计2个市级示范实训基地,机械加工等若干校内实训基地以及录播教室、计算机室、音乐室、形体房等14个实训功能室。目前实训设施总值约5000万元,基本满足校内师生教学实习实训。

  师资力量逐渐强大。十三五”期间新招聘编制教师50人,外聘教师40人,现有教职工150人,师生比为1:22;“双师型”教师比例占61.3%,兼职教师占比26.6%;省级名师4人、市级名师36人;40多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各类大赛中获奖。教职工中,本科学历148人,专业教师本科学历117人,本科学历占比100%;其中具有硕士学历(学位)的教师20名,学历占比为11.2%;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数为41人,占教师总数的23%。

  招生情况。2016年至2020年每年招生的五年制大专及中专学生分别在1200人以上,2021年招生1300多人。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专业就业率逐年提升。每年有1000余学生顺利毕业就业,总体就业率达81.03%,汽车营销、汽车制造与检修、数控技术应用等优势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最好。近些年,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专业对口率为75.9%,其中加工制造类专业对口率最高,达95.45%以上。

  随着学历教育的提高,对口升学的人数慢慢地提高,从不到百人提高到400多人,均通过对口高考顺利进入高等学校。

  社会影响逐步扩大。经过“十三五”规划建设,学校办学特色明显,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逐步的提升。先后获得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学校、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亳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亳州市安全文明校园、亳州市花园式学校、亳州市诚信教育先进单位、书香校园、亳州市基层先进党组织、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目标,技能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构建“技能+素养”的成才模式,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多年来,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培养了3万余优秀毕业生,为亳州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学校发展方式,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奋斗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全方面提高学校人才教育培训质量和总体办学水平。

  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机制,立足地方,面向市场,服务社会,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宗旨,以市场人才需求和学生充分就业为导向,以全方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服务能力为目的,巩固、扩展国家重点普通中职学校创建成果,坚持走“工学结合、定单培养、产学结合、定向就业”的培养模式。深入推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促进与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地融合,充分满足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转好思政课关键课程,坚持“五育并举”,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持续开展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学习,加强对学习党员教师、骨干教师的培训。深入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快速推进我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挖掘课程思政建设,强化共青团活动课建设,促进思政课实践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研究,积极参加思政建设研究项目,打造一支中职思政教学名师团队。

  依托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旧址等产馆,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志愿者服务等体验活动,全面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优良历史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民族团结教育,加大中国历史特别是“四史”教育力度。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共筑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

  打造中职思政课名师团队,在理论宣讲、教学改革、学术研究、培训青年教师等方面加大力度。健全我校思政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确保思政课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培训,提高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

  针对我校中职学生科学规划德育教育课程,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促进民间传统文化进校园,办好中华经典诵读等国学教育活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通过劳动实践、综合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依托主题升旗、主题班会、班级文化、读书育人、主题电影展映等创建活动,加快学生在实践自我德育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相融合。开发“互联网+”德育课程资源。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德育管理人员、法治副校长等学校德育工作骨干队伍。

  1.学校规模稳中有升。重视中职学历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工作,用好用活各级招生政策,进一步完善学校招生制度,扩大招生规模。计划年招生1900人左右,至2025年,学历教育在籍生不少于5000人,在校学生3500人以上,年开展社会职业培训3500人次以上。并拓展亳州市市外生源。

  2.基础能力建设逐步加强。在“绿色校园”的基础上建立“美丽校园”,将校园文化自然融合到基础设施中。学校建筑风格以鲜明的故宫红为主,教学楼命名为:崇文与笃学楼,宽敞明亮;公寓楼命名为:致远与雅致楼,清新整洁,既呈现出古朴典雅、庄严大气,又流露出时代气息。新铺就的沥青道路,古杉参天,苍翠浓郁,紫叶李树,郁郁葱葱。最是书香能致远。学校建立了文化长廊,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德育励志经典、名人名言等,让每一面墙、每一条走廊、每一个角落都承载起育人的功能,熏染学子,陶冶情操。体育运动场以张贴和悬挂了足球、篮球、排球以及田赛竞赛各类标识图案和文字,营造了浓厚的体育竞技、崇尚体育的文化氛围。教学楼北是“大观园”:月季花、迎春花、百合、紫藤、桃花、松石、翠竹,可供师生休憩、赏景、读书,愉悦身心,提高审美情操。

  3.强化专业建设,调整专业结构。逐步淘汰不适应专业,调整优化现有专业,适度发展新办专业,到2025年形成以加工制造专业群、财经商贸专业群为主体,旅游服务和农林牧渔专业群为两翼的框架格局。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和“做特、做精、做强”的要求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专业设置,增设物流、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光电仪器制造与检修、通用机场运营理、工业机器人等专业,学校专业将形成如下格局:

  实操实习基地将产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根据专业特色装点各具特色的文化标识,包括汽修美容、会计电算化、民航城铁、工业机器人以及旅游管理等专业,把企业7S管理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既突出了专业特色的识别效果,又营造了校企合作职业文化氛围。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以“双师型”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完善主管部门培训、企业顶岗培训、校本培训三大体系。到2025年,“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全校教师80%以上,培养市级专业带头人30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0名。进一步完善外聘教师遴选、管理、考核办法,逐年引进专业教师,骨干教师比例达到15%以上,建成一支以“双师型”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5.形成完备的“校企融合,学工一体、双证并举、多学制并存”的人才培养模式。实实在在建设好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基地,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每个专业都有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要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切实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汽车实训中心、数控实训中心、激光加工中心、电子商务实训中心的建设,建成“校中厂”,发挥实习实训基地为社会提供技术、培训的服务功能。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确保每个专业有2个以上质量高、管理规范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厂中校”,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更好的平台。

  6.建设“健康学校”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各领域创新发展,办出特色,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五育协调的育人环境,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和综合素质。

  学校将全面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和作业、考试、读物、手机、营养、睡眠、体质、心理健康、预防沉迷网络游戏等专项管理规定,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的政策环境。

  将健康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健全学生健康素养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学生健康素养评价制度,有效应用信息系统管理学生健康素养,严格写实记录、公示审核、一人一档等评价程序。

  健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为重要载体、以日常教育为基础的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新机制。探索在各专业课程等学科渗透健康观念、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健康教育”融合新格局。

  动态监测、研判与干预学生视力、学生睡眠时间、体质、心理、营养发育等健康状况,常态化开展疾病、环境、健康因素监测,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预防与干预评价。每年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学生健康体检、学生健康素养测评,实现学生健康信息数据融通应用。

  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坚持多病共防,健全校园疾病预防体系。有效实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突发应急处置结合新机制,全面提升学校应急管理能力。

  营造和谐、友善、轻松、愉快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营造学校及其周边清洁、安全、安稳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全面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质量认证管理,高水平推进学校教育卫生设施、教学环境、设备等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生活服务设施设备齐全,按实际需要设置符合标准的食堂、卫生厕所、开水房、浴室等用房,促进学校食堂“名厨亮灶”全覆盖。按标准配备 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备设施,面向师生普及急救知识技能。健全学校、家庭、医院、社会协同促进学生健康长效机制。

  7.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着力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以毕业生职业技能、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为评价尺度的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估相结合的跟踪式动态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强化技能训练,建立技能训练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技能训练水平和技能比赛成绩,力争省级技能大赛每年有学生获得二等奖以上奖牌,争取有选手获得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的资格,创造佳绩,实现零突破。实施五年制大专推广,实现汽车专业、数控专业招收五年制学生。

  8.教研工作不断加强。建立健全学校职业教育科研网络,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化,开展正常——教师人人愿意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建立过程性评价档案袋。每学期组织1-2次的教师科研培训,将研、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每年有1项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成功推广。

  9.建设功能聚集、资源共享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按照“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总体目标,以应用驱动为抓手,整体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所有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和学校网站,改善学校管理,逐步实现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不断完善优质资源遴选共享机制,调动广大师生建设和运用优质资源的积极性,推进“名师课堂”建设,遴选部分教学名师建设名师讲坛。

  10.校园文化形成氛围。着力强化校园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丰富育人内涵,规范育人行为,拓展育人途径。完善学生社团功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具有一技之长的教育目标。积极引导、科学管理,推进学生组织健康发展,进一步管理好校学生会、团委等学生社团组织。让学生在文化活动和技能锻炼中弘扬真情、锻造精品,以高雅的校园文化熏陶人,以和谐的校园环境养育人。

  11.校企合作闯出新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行招生与招工一体化。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根据合作企业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扩大招生范围,改革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在已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完善“集成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内置式校企合作”模式的新路,通过卓有成效地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使我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习实训、就业保障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沿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需求,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为根本”的办学方向不断进步。

  12.加大技能培训鉴定服务社会的力度。坚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重,注重技能培训效果。明确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领域,努力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再就业培训工程,要对培训人员进行技能鉴定,颁发相应的证书。建设适应培训需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数字信息化平台组织开展培训工作,达到年培训3000人以上。

  13.紧抓学生工作,规范德育常规管理。关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组建学生活动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到2025年完学生要完成《职业学校学生行规养成教育研究方案》;《学校德育骨干教师评比细则》;《学生一日文明礼仪要求》;《职校学生礼仪》等细则。四年内,有市德育先进工作者3—5名,有5-10篇德育经验论文在市级发表或交流。

  14.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建设工作。把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学校有领导分管, 有专职工作人员,工作计划和总结中有语言文字工作内容;把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和工作语言,在校内,所有人之间的交流都必须使用普通话(如果家长不使用普通话,要引导 家长努力说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我校的校园语言;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宣传环境,有经常性的语言文字 规范化宣传阵地,如校园广播站、校报、板报等,校园内有永久 性、醒目的语言文字宣传标语。以达到优化学校语言文字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素质的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学习能力为重点,密切学校与企业的文化联系、管理过程联系、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装备联系,大规模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制度,积极引入企业技术信息,引入企业创新机制、竞争机制和企业科学的管理体制,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岗位职责,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实行“学历证书+技能资格证书”毕业考核制度。

  以行业发展为引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由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研究制定出职业标准,找准定位,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现教育内容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教材开发、教材选用与技能证书鉴定、技能实训对接,课程的内容调整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使学校的教育内容与企业生产结合更加密切。在教学方法上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实践教学,全面推广项目教学法。

  突破现有体制,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组建由行业知名专家、职教名师、企业技术能手和学校专业带头人组成专业教师团队;校企融合,创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持续培养的良性机制,形成特色鲜明的“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结合现代产业技术发展进步的要求,采取自建、校企合作共建等形式,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型设备,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完善实训设备、共享企业资源、改革实训模式、增强学生实训内容的“实战性”。在实训车间建设和布置上,注重企业文化与教育文化的结合,改善实训环境,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和方式,提高实训环境的“真实性”。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引进企业技术、人才、管理和资金等,形成建设主体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机制。

  改革创新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在评价主体上,从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企业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在评价内容上,将与生产实际要求不相吻合的评价内容转变为以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主的评价内容,以满足未来企业岗位的要求。在评价方式上,将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多种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知识结构采取闭卷考试、完成作业、提交作品并以口试、答辩成绩为主的形式,职业能力采取现场实际操作进行评价的形式。

  通过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技术服务和技能培养能力。在完成学生实习实训的基础上,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师资培训、对口支援穷困地区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子女免费职业培训等培训项目和数量,形成区域社会培训中心,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最大功效。

  为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强健学生体魄,亳州工业学校安排每天上午第三节课以及下午第三节课为“养成教育”与“大课间”活动时间。活动采取先集中后分组的形式,集中活动要求全体师生集中田径场中间,由教官安排具体活动内容,分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并以跑操为主线串联整个活动内容。

  习惯的形成在于生活点滴。为帮助我校学生在校期间形成良好的作息、生活习惯,我校实行“教官进寝室”以及“军事化”寝室管理模式,从作息时间、内务整理等各方面对在校学生进行严格管理。

  作息方面,严格按照我校“一日常规”要求,每天早晨6:00起床在教官的安排下整理寝室内务。每天晚自习过后,学生需在21:30寝室闭门之前返回寝室。为杜绝在校学生夜不归宿现象,消除安全隐患,每晚教官以寝室为单位清点人数,并及时将缺勤人数上报各班班主任询问情况,确保问题当晚解决、不过夜。此外,每天24:00至次日凌晨4:00,各寝室楼层均安排教官不定时复查寝室情况,避免突发紧急事件发生。

  寝室内务方面,由寝室教官指导学生按照我校“寝室内务标准”整理各寝室的内务卫生,包括床面、地面、物品排放等各个方面。同时由学生处安排各班班主任严格按照查寝表对寝室内务卫生进行检查。查寝时间安排在每天上午、下午第一节课,检查情况由学生处汇总,并直接纳入“文明寝室”评选。

  经调查:95.3%学生达到了合格及其以上标准,掌握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养成了文明礼貌习惯。尊敬师长,和同学能相处融洽、团结互助,遵守社会公德,爱护环境卫生,具备基本的道德认识并能自觉的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学生行为习惯的优秀率为73.3%。

  环境育人氛围浓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优雅的教育环境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我们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重视校园形象设计,力抓校园环境整治,积极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养成教育活动、板报、宣传栏、文化墙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生动活泼。同时在教学楼、宿舍楼等处张贴、悬挂关于行为操守的标语、名言,利用校园广播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及时发布校内的新人新事,努力做到让校园内的每一堵墙、每一棵树“开口说话”,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体现了“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条理清晰”的特点,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内容与时俱进。依据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中职生特点,完善了《亳州工业学校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方案继承了传统的养成教育目标内容,吸纳了主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参与创造、开放竞争、效益意识与环保意识等时代新思想,共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文明礼仪、自我保护、讲究卫生等内容。实践证明,进行不同内容的训练方案不仅有针对性而且可行性强,得到了学生家长和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养成教育活动有声有色。学校立足实际,积极运用准军事化方式,开展养成教育活动,活动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小而实,突出时代精神和创新意义,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怡情益智,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去交流,去领悟,使之得到主动发展,养成良好习惯。

相关产品

导航栏目

联系我们

华体会官方网站

电话:0531-86271322

传真:0531-82821322

手机:184-0531-6107

邮箱:281211186@qq.com

地址:济南市温泉西路8号